今天是我参加“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第四天,身心沉浸在孔子思想、礼乐文化、四书之道中,跟随赵松涛老师、许刚老师、颜炳罡老师的精彩讲学,经历圣人之道的熏陶、浸润,感觉思想境界上升了好几个层次,有了生活中做人的行为导向,有了立德之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引。
早8点,我们准时相约在赵松涛老师《从“子曰”到<子曰>——探索孔子智慧的艺术表达》的在线体验课堂。赵老师是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的特聘专家,赵老师为我们呈现的这堂课,充分把学术知识融合老师本人的艺术专业特长,把学术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接触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课堂从骆玉笙先生古韵悠长的京韵大鼓《丑末寅初》开始。课中的数来宝《同仁堂》表演、相声剧《子曰》,都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了更广的认识。课堂中赵老师提出问题讨论,一起讨论传统文化的内在,2个小时的课下来,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听课非常认真,积极回答问题,我们也更加明确我们老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引领者,我们要自觉地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许刚教授的专题理论课《礼乐文化与君子人格——小学生文明养成》为我们开启行为指导之旅。
中国传统文化以“礼乐文化”为表征。从周公“制礼作乐”,到孔子强调为人要“同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荀子最早系统地论述礼乐问题:“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
许老师讲了“乐:中国特色的‘声、音、乐”、“礼:人之所以为人之所在”,把礼乐文化娓娓道来。从内在和外在,告诉我们言行举止怎样遵循礼乐文化,指导我们从《三字经》《弟子规》中探寻礼乐文化,内化于行,然后指导孩子的言行,传承文明,传承传统文化,教导学生从小就做具有“君子人格”的高尚人。下课时许老师提议我们共同学习礼乐文化,共勉,一起成为文质彬彬的、有君子德行的人。
山东大学颜炳罡教授,给老师们讲了《四书与立德树人》。课堂伊始,颜教授就给大家讲了四书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带我们打开认识“四书”,了解“四书”,阅读“四书”的启蒙之路。作为为中国近两千年来的思想扎下万世不拔的根基的《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其中大多的道理都是立德树人之道。作为教师,我们怎么能不来读一读呢?我们提起经典文化名著时常说“四书五经”,那“五经”是哪五经呢?其实我们好多人只知有四书五经,真要具体说,还真说不全。颜教授给我们讲四书与五经的关系:《五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乐》已亡佚,只存五经。《五经》代表了孔子以上的中国文化的道统。
接下来,颜教授就引经论典,讲了朱子四书读法;梁启超读《论语》《孟子》,让我们明白读四书要怎样去读更容易读懂。至于四书与立德树人之道,颜教授分别从四书的精神内在展开来讲述其义所在:《大学》之道首在明德;《论语》躬身修己,修己安人,内圣外王;《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内圣之理据与外王之理想;《中庸》天道性命相贯通,成己成物,合内外,一天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老师们把自己对传统经典文化所得内化,然后把精髓掰碎揉烂,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给我们,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接收这么多知识,对于我们提高自身修养有非常大的帮助。非常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参加曲阜师范大学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学习,每天的学习都是收获满满,无论是“知”方面,还是“行”方面,均获益很多。
( 2508班学员 于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