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美,美在充满期待。四月,
不仅满怀憧憬的盼望春天,更携着一份梦想
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线上培训。4月10日晚八点,
举行了
山东省优秀传统文化
骨干教师
培训班开班仪式,为期
6
天的集中线上培训正式拉开序幕。
开班仪式上,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兆祥首先对曲阜师范大学的发展史和办学特色进行了介绍。宋立林教授对培训课程的安排做了详细的介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沈秀清对本次参训的学员老师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怀揣着一份敬畏和责任,我如饥似渴地踏上了本次学习之旅。
4月11日,是线上培训的第一天。首先,张国钟老师以《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课的基本要求与教师素养》为题,对传承经典,培根铸魂,重建中华精神家园的重要性做了深入浅出的诠释。传统文化,之于一个民族而言是根。而传统文化对民族的发展,对下一代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聆听之余,深感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才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第二节课由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耿成义老师主讲,题为《政策话语与专业认知,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探问》。耿老师巧妙的从苏格拉底的蜡引出了每个人其实都担负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并引经据典的谈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复归,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通过边学习,边查阅资料,对传统文化的类别,数字与中国文化的相关知识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那句“教育首先教育了教育者本身”这句话有了切身的感受。
下午,夏云杰教授主讲了《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他以李约瑟之问和钱学森之问开篇,对中外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对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科学,中国古代科技之所以落后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的确经历了一条充满艰辛与屈辱,而又有奋斗与辉煌的曲折历程。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中国传统科技基因完全可以古为今用。
晚上,我们跟随文化学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教授的脚步,参观了孔林。不仅由衷的感慨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孔子的博学,以及孔子弟子对于老师的那份尊崇。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阻隔,我多想触摸一下这千年的文化脉搏,实地感受这纯正的孔子文化啊!
一天下来,虽然课程安排密度大,时间长,可坐在桌前的我时而被拉回到历史的长卷,时而仰望于古代的先贤,时而在国学经典中畅游。期待很美,美在不知结果。我将在未知的期待中憧憬与追求。
2510班学员 杨敬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