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研修不打烊 深度教研促提升——海南州高中物理、化学教师跟岗研修 第7期简报
作者:曹正鹏、物理组员 时间:2025-06-09 点击数:
2025年6月8日,海南州高中物理、化学教师们迎来了跟岗研修的第七天。尽管正值周末,大家的学习热情依旧高涨,围绕教学与专业知识展开深入探讨,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火花,收获满满。
研讨活动

物理组教师针对“为什么比结合能小的原子核变成比结合能大的原子核时释放能量?”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讨,教师们先是对其理论进行了解析,并结合相关教学案例,最终商讨出以下教学策略:类比“电子跃迁释放光子”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层级,利用动画演示核反应过程以强化直观认知。

化学组教师针对吴李佰橙老师讲授的“沉淀溶解平衡”课程展开研讨。吴老师的课堂逻辑清晰,通过精彩的实验展示和生动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与原理。其板书布局合理、条理分明,重难点内容特别标注,帮助学生迅速抓住关键知识。比如在讲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时,吴老师结合勒夏特列原理,详细分析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平衡的影响,并通过具体的例题加以巩固,使抽象知识变得易于理解。教师们纷纷表示,吴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有诸多值得借鉴之处,后续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自主研修

下午,教师们开启自修时光。物理组教师们自主深化核物理知识学习,并探索教学方法优化,如设计生活实例(核电站能量转化)融入课堂,或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化学组教师们则根据自身需求,查阅各类化学教学资料与前沿学术文献,进一步梳理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体系,还结合上午的研讨内容,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做更充分准备。
集中总结

晚间,物理研修组对今日研讨和自修活动进行了总结,教师们聚焦教学难点,通过理论研讨与自主探索,为“比结合能与能量释放”教学提供了实践策略,后续将持续推进物理教学研究。

化学研修组开展了一场聚焦专业困惑与难题的热烈研讨。酰胺基中氮的杂化方式成为讨论焦点,教师们依据杂化轨道理论,深入分析酰胺基的结构特点,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判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老师们围绕焓变、熵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展开讨论,分享如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以及在解题时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原理进行判断。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老师们还重点讨论了高考复习的侧重点与策略。
通过这一天的研修,老师们在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相信在后续的跟岗学习中,他们将继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海南州高中物理及化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