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教学优化·专家解读——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实践与探索培训--化学第2期简报
作者:化学组 时间:2025-06-19 点击数:
6月18日,西宁市“三新”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教学实践指导及问题诊断分析培训进入到第二阶段。18日上午,西宁市本土3名教师分享了不同领域的优秀案例,从先进的办学理念到高考备考最优路径,再到知识传递素养养成的实践路径。案例分享结束,由来自山东的专家孔令鹏教师,对三位老师的案例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同时也给与会老师分享了自己宝贵的经验。

一、致力创新办学,深化育人改革

西宁市光华中学张生梅副校长结合“三新”改革,从光华建校,到光华发展,再到光华初见成长,以“正和”文化引领着光华中学稳步向前发展,重点讲述了光华中学的育人方式,也体现了当下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成果。
二、高考备考,寻找最优路径

西宁市第十四中学张家友老师以“三新”高考改革下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为主题,从高考备考出发,深研高考试题的考点、来源,以及情境命题,分享了在课程设计中要有情境构建,从情境主题到活动线索,再体现学习目标,从而在教学中找到最佳的教学路径。
三、教学重构,素养提升

来自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邓丹老师从聚焦化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重构。她提出深度研读新教材,重构教学内容,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科技等实际情境结合,强化实践性。同时,推动跨学科融合,如与物理、生物等学科联动,拓宽学生视野。在高考备考中,注重素养导向,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创新思维等能力。关键突破在于将知识传递转化为素养育成,通过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专家讲座

山东专家孔令鹏教师从新高考改革以及课程实施出发,指出教育需以“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为核心重构教学体系。高考改革的深化,进一步凸显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评价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知识传递”转向“素养培育”。新高考要求教师打破传统讲授模式,构建“深度学习+情境教学”体系。孔令鹏老师指出,课堂应留出独立学习时间,通过项目式学习(PBL)推动知识应用。孔老师也指出高考评价体系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导向”,要求教师将立德树人融入教学全流程。孔老师建议,课程设计需呼应“考查内容、要求、载体”三位一体模式,例如物理命题基于真实生活情境,化学实验试题增强开放性。
最后,孔老师还分享了高考选科及高校专业要求,详解了2025年的高考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