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贤之光 探教学之法——小学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小学语文)9月17日培训简报
作者:宋冬格 时间:2025-09-18 点击数:
编辑:王友楠| 责编:孙金杰| 终审:沈秀清
为深入理解中华教育文明的血脉传承,切身感悟历代教育家的精神风范,本期培训班一行学员在曲师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袁梅教授带领下,于9月17日前往中国教师博物馆参观学习。本次学习活动以“传承中华师道,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核心主题,寻觅师道真谛,开启精神洗礼。
我们分别参观了《教师的历史》《教师的摇篮》《教师的典范》三大常设展览,涵盖教师发展史、百年师范教育及众多教育家事迹。
穿越时空,体悟师道源流。展厅内,从甲骨文中的“教”“师”二字到六艺之教,从科举文献到近代学堂章程,从至圣先师孔子的光辉思想与实践,到历代教育制度的呈现,我们深刻体会到“师道”尊严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厚重感,深刻认识到“师”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与价值的引领者;教师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
瞻仰先贤,领悟教育家精神。展厅展示了众多教育家的生平事迹与教育思想。他们或以生命践行教育理想,或以创新推动教育变革,其共同点在于对教育事业的炽热情怀和对学生成长的深切关怀。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追求,正是“教育家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让我们愈发坚定了育人初心。
袁教授连续三个小时高能输出,堪称一场知识与思想的盛宴。我们不仅折服于教授渊博的学识与深邃的见解,更感动于她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与澎湃不息的教学热忱。袁教授仿佛一位穿越时空的导引者,将一位位教育家的生平故事、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教育史诗栩栩如生地再现,背后是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一份沉甸甸的师者责任心。让我们在汲取知识的同时,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初心的叩问。
这是一次沉浸式的师德洗礼和精神淬炼。师道传承是使命,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教育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的重要责任。精神弘扬是动力,教育家精神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激励我们深耕教学,关爱学生,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让教育的光,照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
下午我们有幸聆听了雷传平教授关于“小学语文前沿教学法与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教学,雷教授没有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生活案例与孔子经典言论,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将专业内容讲解得生动易懂,让我们收获颇丰。
雷传平教授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聊起,告诉我们要学思并重。接着雷教授围绕小学语文前沿教学法展开,先深入剖析了三种核心教学方法:情景沉浸式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学语文”;思维可视化教学法,以“让思维看得见”为核心,通过思维导图、结构图等形式呈现思考过程,操作模式清晰且易上手;项目式教学法核心是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语文相关项目,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来完成任务,最终在“做”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
然后雷教授还分享了三种主流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倡导孔子的“因材施教”;生活化教学模式,主张“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不仅在方法上还在内容上打破学科界限,以语文为核心,多学科支撑,真实情境驱动。
最后雷教授寄语我们真正的前沿,从来不是追逐潮流,而是回归教育的初心。在新课改的教育现状下,我们教师要稳中求变、主动求变,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整个过程没有一句教条,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教学的本真——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