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定向 研学悟道 ——山东省高中思政骨干教师专项培训 第1期简报
作者:高中政治一组 时间:2025-10-21 点击数:
10月20日14时,2025年山东省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专项培训正式开班,50名来自全省各地的高中思政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为期5天的专业提升之旅。开班仪式后,全体学员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下午整场活动围绕“传承中华师道 弘扬教育家精神”展开,内容充实、意义深远。
一、开班仪式:明确方向,凝聚共识
开班仪式上,主办方代表、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沈秀清主任首先致辞。他对50名参训骨干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长期支持高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山东省教育厅表达诚挚感谢。在介绍曲阜师范大学办学特色时,沈主任重点提及学校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实践成果,让学员们对培训承办方的专业实力有了清晰认知。随后,他详细解读了本次培训的“理论+实践”双轨模式,同时明确课程安排与学习要求,并强调本次培训的核心意义:“旨在助力思政教师夯实专业基础、创新教学方法,更好承担起‘立德树人’的思政育人使命。”

学员代表、冠县武训中学许恒斌老师随后发言。他代表全体参训学员,向统筹组织培训的山东省教育厅、支持教师成长的各派出单位,以及精心筹备培训的曲阜师范大学表达感谢。在分享学习期望时,许老师提到:“作为一线高中思政教师,我们渴望在培训中与全省同仁交流教学经验、互鉴育人智慧,更希望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提升自身思政教学能力与理论素养,未来能将所学所悟融入课堂,为山东高中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实践教学:沉浸式感悟师道精神
开班仪式结束后,培训进入实践教学环节。在袁梅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前往全国首座以教师为主题的专业场馆——中国教师博物馆,开展以“传承中华师道,弘扬教育家精神”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

研学过程中,袁梅老师结合博物馆“教师之史”“教师之道”“教师之魂”三大核心展厅的展品脉络,引导学员聚焦“中华师道传承”与“教师育人使命”两大主线:从“教”字溯源的甲骨展品、孔子杏坛讲学的场景复原,到近代乡村教师手写的教案手札、革命时期教师传递进步思想的珍贵文献,再到当代“最美教师”的育人笔记、偏远地区教师的支教实物,学员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展品、解读文字背后的故事、现场交流感悟,深入理解中华师道“能者为师、尊师重教、因材施教”的核心内涵,以及教育家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时代价值。不少学员在参观中认真记录展品细节,围绕“思政教师如何以师道精神赋能课堂”展开即时讨论,例如针对“近代乡村教师扎根基层、点亮乡村教育的事迹”,有学员提出“可将此类案例融入高中思政‘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模块,用真实教师故事增强思政课堂的共情力与引导力”。
此次中国教师博物馆实践教学,依托场馆特有的教师主题馆藏,打破了传统培训的理论授课模式,让思政教师群体在“看实物、听故事、思使命”中实现自我职业认知与思政育人理念的深度衔接,不仅深化了对“中华师道”与“教育家精神”的理解,更从同行前辈的实践中汲取了思政教学创新的鲜活素材与精神动力。

10月20日下午的培训活动,以“开班定向+实践研学”的形式,为本次山东省高中思政骨干教师专项培训奠定良好开端。开班仪式明确了培训目标与要求,凝聚了学员的学习共识;中国教师博物馆的沉浸式研学,则依托教师主题特色资源,让思政教师更直观地感知师道传承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起点,认真投入后续培训,努力将师道精神与育人智慧转化为思政教学实践,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