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2025年山东省高中思想政治骨干教师专项培训10月23日培训简报

作者:刘香玲 刘晓华 时间:2025-10-27 点击数:

编辑:王友楠| 责编:孙金杰| 终审:沈秀清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的这句名言,为我们指明了成为仁德之士的为学之道。本次全省思政骨干培训,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践行。期间,学员们通过广博学习,坚定信仰;恳切求教,勤于思考,在理论的深学细悟中碰撞思想火花,在经验的交流共享中共谋能力提升,实现了理论武装与专业素养的双重飞跃。

风流儒雅亦吾师,润物无声细且慈。上午,我们有幸听取了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恒富老师的《“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价值引领的路径探索》,王老师分别从寻道价值引领的内涵、寻省价值引领的困感、寻觅价值引领的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探索。

王老师指出价值引领的核心是铸魂育人,需推动学生实现价值认同到使命担当的转变,并给出实践载体设计、课程贯通、方法创新等破解路径。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立足新时代背景,结合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和青年关切,让最新成果走进课堂。这种观念的升级,让思政课真正扎根现实土壤,与学生的成长同频共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心无一事见真淳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万强围绕高中思政课教学变革展开的讲解,以“观念、体系、评价”三维协同为核心,为思政课提质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黄老师提出的教学观念变革,直指传统课堂“重灌输轻共鸣”的痛点,倡导以“素养培育”替代“知识堆砌”,为思政课注入思想温度与学生主体性,方向具有前瞻性。教学体系变革构建“国家课程+特色延伸”的融合模式,通过“行走思政”等形式打破课堂壁垒,有效破解“理论脱离实践”的教学难题,实践路径清晰可操作。评价体系变革摒弃“唯分数”单一标准,建立“过程+素养”的多元机制,让评价回归育人本质,为教学质量把关提供科学依据。
该讲解的核心价值在形成“观念引领一体系支撑一评价保障”的闭环设计,不仅明确方向,更提供落地方案,对一线思政教学实践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对推动高中思政课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博学”是根基,培训中前沿的理论解读、跨学科的案例分享,让我意识到思政教师需不断拓宽知识边界,才能将创新理论讲准讲透;“笃志”是内核,专家们深耕思政教育的坚守,更坚定了我以思政课为阵地、落实立德树人的初心。“切问”是方法,与同行探讨教学难点、向导师请教评价革新路径,让我突破了教学瓶颈;“近思”是落脚点,反思自身课堂中“理论与生活脱节”的问题,明确了今后要聚焦学生真实困惑设计教学。未来我会把培训所学转化为课堂实践,以更鲜活的方式传递价值,切实扛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