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学习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作者:宋杨 时间:2020-11-20 点击数: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价值取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浩然正气,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传统文化是支撑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因此,弘扬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在学校领导的推荐下,我有幸参加由曲阜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聆听了杨建明、单承彬等专家学者的报告,并且学习了传统的礼仪等,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深刻的了解。这也是一次文化大餐,丰富了大脑的知识。

学习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和谐快乐,这既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因,又是这段时间以来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收获。以前,我们遇事很多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情绪来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学了传统文化,有一颗宽爱地心,我们会在矛盾冲突发生以前有预见性地化解矛盾,无论何时,都可以以一份“共情”的心,从对方的出发点考虑问题,理解对方,从而更有效地沟通思想,解决问题。《中庸》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治学求进得道理。一个人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实地行。在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如此,积极主动地工作。那么,我们的工作该是多么和谐惬意的一件事。《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告诉我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树立远大的目标。《论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仁爱”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把传统文化学深,学透,学到我们的骨髓里,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对待中华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方面,我们不能有“懒汉思维”。没有创造性转化,传统就是传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没有创新性发展,历史就是历史,永远不会走向未来。今日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道德需要在“再中国化”的过程中,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完成时,尽管我们可以不断对之做出新的理解与阐释,但其内涵毕竟是既定的;而中华文化则是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动态概念。对于今日中国社会固然要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传承下来,更要大讲特讲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让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赶上时代引领未来,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传统文化,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文明,祖国更强大。弘扬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