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听曹大梅老师关于《大概念与历史教学》讲座学习心得

作者: 时间:2022-03-14 点击数:


近日有幸聆听曹大梅老师关于《大概念与历史教学》讲座,对自己启发很大。统编教材现在很大的问题就是内容丰富却课时不够,在这种矛盾中总感觉用新教材教学心有余力不足。听了曹老师的讲座,对我心中的一些困惑释疑很多。

曹教授介绍到:“科学教育不应该传授给孩子支离破碎、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而是应该慎重选择一些重要的科学观念,用恰当、生动的方法,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对世界的理解。是啊,我们历史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是对教材每一课进行认真分析解读,对里面的知识扩展了再扩展。总是怕学生对纲要的简略化叙述不放心。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生又总想照顾到。这样就和教学课时不够产生了矛盾。一直在思考解决办法。

大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国内专家给了一些描述大概念是理解的描点,且具有迁移价值,该价值一方面是指组织联系学科内知识,另外一方面是指与未来的真实世界相互联系。大概既念是反映学科本质及其特殊性、构成学科框架的概念,它是种高度形式化、兼具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普适性极强的概念,这些描述很抽象但是下面这段论述我认为很重要

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把凸显学科本质、反映学科思想方法的学科大概念和主干知识进行结构化设计,强调课程的少而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学科体系和结构,防止课程内容浅表化和碎片化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17页必修课程教学提示中:建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强调: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要具备比了解一般的历史知识更上位的东西,要能够初步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去理解历史、架构自己对历史的解释。当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不再以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其生涯的时候,以往的历史学习留给他们的能力、品质和价值观,能够使他们终生受用,并能够带给他们成功的人生。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其重要意义在与使学生能够将对史事的记忆提升到历史认识的高度,更好地感悟、体验、明了历史上的各类事情,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动机与效果、内因与外因、偶然与必然、局部与全部等方面的关联;能够用归纳、概括、比较等思维方法分析历史事物这些论述让我认识到历史知识在历史大概念面前的渺小,我们教学生历史的知识更应该教授历史的思维

曹老师进一步论述了大概念的特点:大概念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促进自我进化。

接着曹老师又进一步对大概念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论述:

第一种:方美玲(《历史学科大概念的确立及其教育价值》):认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综合了历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目的三者的关系,揭示了历史学科中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贯穿整个历史学科内容之中,具有高度解释历史运行过程、历史运动规律和特征,因此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就是历史学科的大概念。

第二种:陈新民、韩文杰(《历史学科大概念的界定与教学案例》)认为:大概念主要包括史论概念、主要命题、基本原理,史论概念又分为政治类(国体、政体,民主,专制等,多极化)经济类概念(小农经济,家庭手工业,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类概念(儒家文化,思想启蒙等),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的历史哲学概念(因果,解释,证据)、重要命题(如多元一体)、重要原理(主要包括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并且指出史实概念不是大概念,史实概念通常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宗教改革,鸦片战争)、历史现象(百家争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察举制等)、历史文物与遗迹(青铜器,三星堆等)具体概念。

第三种:李凯认为:大概念可以是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的有效解决手段,可以是实现学生价值转化的途径;它容纳若干细碎的历史细节,不排除知识…诸如梭伦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央集权加强之类,都属于大概念。

三种观点自称体系,深入分析可以看出三者也有共同的认识,例如都认为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大概念地位:同时,三者的分歧也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方美玲老师认为大概念就应该是高居金字塔顶端的唯物史观,只有唯物史观符合大概念的要义;李凯老师认为哪怕是居于下位的某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也应该属于大概念:陈新民等老师则认为应该介于两者之间。

如何落实历史学科大概念?曹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答案:

1.增强大概念意识大概念教学与原来的教学模式不是彼此割裂的,教学中我们的不少做法其实与大概念的思维是一致的。比如说主旨教学、主题式教学、教学立意教学与大概念教学是异曲同工的

随后曹老师介绍了大概念教学的设计环节。

确立教学目标优选知识内容设计教学问题开发学习活动设计评价方案

还举了很多实例供我们参考,如:《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崩离析具体如何体现?

3)在黄河史上的魏晋十六国时代,是一个最平静的时代。原因何在?

4)民族交融就是少数民族汉化吗?

5)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6)三国两晋南北朝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些都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同时曹老师也对当前使用大概念教学一些问题跟我们进行了探讨:仍有困难

目前国家对大概念的含义仍不十分明确,教师的教学实践无所适从。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强理论指导,明确概念。

2.希望国家能借鉴国外课程标准的做法,以清单或列举式的形式,围绕每个模块,提取并呈现若干大概念,提供多一点教学案例,促进历史课程内容重构的升级迭代,指导课程实施

1201班学员 田希彬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