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曾在《哲学史演讲录》中提到:“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它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和活动里,永远保持着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传统文化在影响现实的同时,也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发生蜕变。连续六天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让我浸润在灵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因素中。
一、贵和尚中凝力聚神
在李兆祥教授等几位专家关于中华民族基本精神的讲解阐释中,我们切实感受到“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贵和尚中思想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由于全民族在贵和尚中观念上的认同,使得中国人十分注重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这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扩展,对于统一的多民族政权的维护,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因此,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成为新时期传承历史文脉,对古代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的必然途径。
二、刚健有为奋然前行
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的观念在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社会改革。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亘古不变需要一直坚守、不断完善并将其发扬光大的文化瑰宝,其具有如此重大意义的原因不只局限于对封建社会的巨大贡献,更是因为其对人们素质及精神的养成教育。在培训中非常欣喜地看到兄弟地市、城区及乡村学校都在积极的创新形式、深挖内涵、突破传统,积极地寻求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化路径。想要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正需要我们不断为它赋予新的时代精神,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潮流。
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已落在我们肩上,我们应义不容辞地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复兴,并通过传统文化的复兴促进中华民族 的复兴。
(2504班学员 成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