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有信来花不误”,在这美好的春分时节,2022年3月20日山东省小学优秀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拉开了帷幕。隔着小小的屏幕,2505班的师生相聚云端,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开始了一段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学习之旅。
开班仪式,校长有期许和希望,有鼓励和力量,主任既严谨又细心,学员们内心充满了期待!
第一天的课程内容丰富。上午徐勇教授在《传统文化教学探问》中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与方法等方面层层深入分析。徐教授强调我们不能把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片面化。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比道德教育更加丰厚的深刻意义,决不能等同道德教育。帮我们区分了文化与文明的不同,并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中小学生的意义,特别强调对于小学生来说,系统地学习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内容,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植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成长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
张国钟老师的《小学阶段传统文化课的基本要求与教师素养》让我们耳目一新,眼前豁然开朗,字字句句受用。张国钟老师从“一种思维,二种态度,三个范围,四个层次”,阐释了弘扬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特别是张老师用博学的知识向我们分析了中国文字的内涵。对“仁”、“师—帅”“沟通”等字的剖析,让我们感受到文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讲、读、研、行”是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真的很有实用。
下午精彩继续。《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的讲座中,傅永聚教授高屋建瓴从“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三个方面一步步带我们领略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又引经据典,联系古今名人,滔滔不绝又妙趣横生。从“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革故鼎新。”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的核心所在,为我们日后的学习做人与教育教学指出方向。
成积春教授的《孔子“和”思想虚拟仿真实验》一课,更是打破了常规教学,让我们眼前一亮。这种将信息技术引入专业教学,在线实验,师生互动的模式,把一些抽象的深奥的表述,采用虚拟仿真技术,穿越时空,与孔子对话,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天的学习紧张又忙碌,签到、互动、记笔记,还要调整视频时时的卡顿……但内心却又是渐怀自信,浸润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我们一定不负重托,相信一定会同心同行,学有所得。
2505班学员 杨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