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云课堂,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行苍劲的翠柏,行走在“神道路”上,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在孔庙前,宋立林教授详细讲解了曲阜的悠久历史,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对礼乐文化进行了“创造他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创了世人推崇的儒家文化。
来到“万仞宫墙”,让我想起了《诗经·小雅》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听了老师的介绍才知道这宫墙的名字来自子贡对老师的形象比喻:“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子贡当时在齐国和鲁国可谓是风云一时的大商人、言语科的高才生,而且在孔子去世后能为其守丧六年,可见他对老师的尊崇与敬仰。官员人等至此怎能不下马?
“亚圣”孟子作为孔子的私淑弟子,对其是推崇备至,在《孟子·万章下》这样评述:“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金声而玉振之也。”孔子的“时”可谓是与时偕行。相比较当时的“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和者”而言,“圣之时者”为何难能可贵?因为一方面要有始有终,另一方面能以智慧配合圣德,使生命犹如一曲完美的乐章。
“朝闻道,夕死可矣!”说明了应行之道的重要。这里的“道”是理想信念,了解人生的价值何在,就可以依此可行,死而无憾。“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见颜渊德行之卓越。人生的重点在内不在外,掌握住原则之后,自我信念就会非常明确,快乐也将由内而发,源源不绝。作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必定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授业”,“人能弘道”任重而道远。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孔子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以天为依归。他认为天若是要让他传承文化、文脉,他就死不了;天若不让他维持和传承,也只好作罢。博学的孔子是如此自信和担当,不愧为万世师表!
云拜孔庙,意犹未尽。期待疫情散去,春暖花开,再来杏坛聆听老师弦歌讲学。
(2506班学员 高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