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感悟为师之道

作者: 时间:2022-03-24 点击数:

 


一、生命之道

《成人之道与为师之德》感悟

天净云闲,游鸟弋于期间。山树参差,零花点缀枝头。云来于何处?归于何处?曰顺风而行,消弥无定。鸟诞于何时?死于何境?曰应候而生,奔劳无定。花草树木,虫兽鳞羽,无不依节令而行,四时有终。生死奔碌,世间大道也。如意外之疾,夭折不幸,灾祸之难,亦如花草之折,蚂蚁碾尘,亦自然之道也。

所以游鸟醉于天地之浩瀚,虽居无定所却欣悦欢颜;碌蚁觅于方寸之残食,虽日日辛劳却分享同担。无他,唯通达也。为可为之为,劳能劳之劳,亦自然之道也。

二、为师之德在于化人与化我

《成人之道与为师之德》感悟

宋立林教授所讲的孔子的为师之德,实际上正是在古代对“学高为师、身正是范”的最好注解。作为一名教师,品德的修养是双向的,不仅是为了“教化”于学生,也在这过程中不断自我提升,内化自身,所以,我认为为师之德在于“化人”与“化我”。

2018年,习近平主席向全国广大教师倡议,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责任一名优秀的教师,正应该树立崇高职业信念,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既要做“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做“传道”的“人师”。那么作为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就更加备受瞩目。孔子曾说,“有道而正,可谓好学”,通过这几天的传统文化学习,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学无止境”,道德的至高点同样也是在不断地追寻之中提升,我们教师今天可以不够完美不够圆满,但只要有一颗“向道而正”的心,不断提升自我,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得道难

《中华书写文化与书法教学》与《古诗词诵读技巧》感悟

今天聆听了朱乐朋教授讲的《中华书写文化与书法教学》和蒋文祥老师讲的《古诗词诵读技巧》诵读技巧,心有所感,却又一时难以说出来。我在听课时,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好像一边听一边就触摸到了一个点,但自身的水平确实没有达到那个程度,所以说不出来一个道理。只好也自我感慨一番,与各位同学共勉。

蜀道难,难于凡夫上青天;问道难,九十九径钟南山;

悟道难,大三千外小三千;至道难,唐僧取经八十关。

难归难,愈迎难,人生九十九道弯;

难上难,不怕难,悟透方能得圆满。

 

                    2505班学员    王艳芬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