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好求知,培训收获多。24日上午,传统文化骨干教师培训之旅已过半。我们学习的劲头依然十足。各位专家大咖们个个学富五车,或风趣幽默,或娓娓道来,或高屋建瓴,或烟火十足,尽管是线上培训,我们犹如身临其境,屏幕上伴随着老师们的音容笑貌,我们收获颇丰。尤其是上午许刚老师的讲解,更是令人难忘。许老师的讲课风趣幽默,用一个个鲜明的小故事将我们带入到晏子的时代,感悟《晏子春秋》中故事的魅力。许老师一边读原文,一边用现代化的语言解释,我们听得不亦乐乎,开心之余,随手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可爱可敬的许老师:
幽默风流教礼乐,云端收获几何多。
儒风雅韵说不尽,华夏文明系美德。
说起《晏子春秋》,惭愧地说,除了耳熟能详的“晏子使楚”以外,我对它还是知之甚少。但是,听师一席言,爱上一部书,我瞬间对这部书有了极大的兴趣,上午课后我便迫不及待地买下了这本书。我走进晏子,了解这位善于外交辞令的“习辞者”,领略他那大智若愚的智慧才情。
许老师的小故事讲解的声情并茂,很接地气,让人忍俊不禁,在看似玩笑的调侃中将中华文明之礼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解释“礼”的定义时,许老师讲解了景公和晏子一众饮酒的小故事。形象地通过景公观察晏子的小眼神和小动作将景公有血有肉的鲜活君主形象展现出来。面对景公的不解和疑惑,晏子的回答更是一语中的,形象的用自己的“无礼”行为作了一番最好的说教,随着景公的豁然开朗,我们也不禁感叹晏子的智慧。是啊,人之为人,是与禽兽有所别的,礼是人的所在也。
《晏子春秋》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书中关于礼的故事还有很多,中华礼仪要学的也有很多。晏子重视礼,晏子既讨厌贵族化的繁文缛节,又强调要有礼,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界限和规范。
人而无礼,不知其可。是的,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当遵礼仪之邦的礼节,无论何种场合,何处地点,时刻将礼仪深深烙印在自己的内心,做文明人,行儒雅事,做一名真正智慧守礼的中国人。
(2505班学员 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