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第六天,有幸听了蒋文祥老师《平仄声声总关情》讲座,蒋老师从吟诵规则角度系统地讲授出古诗的声音意义。
吟诵,“汉诗文传统读法的统称”。古书中记载,古代文人读书的方式有唱、歌、吟、咏、哦、叹、诵、念、哼、呻、讽、背等多种,这些统称为“读”。20世纪以后,专家学者们为了把古人阅读方式与现代朗读、阅读等方式区别开,而把古诗文的朗读改为“吟诵”。古诗词“吟诵”改名的首倡者是叶圣陶先生,后经赵元任等专家学者的使用和传承,古诗词吟诵已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叶嘉莹说:“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响应新课标传承优秀文化、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要求,带领学生用一种“老旧”而“新颖”的方式学习古诗文,注重感悟其音韵内涵,回归传统,回归本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的热情。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古代文人墨客智慧的结晶,古诗词中精彩绝伦的千古名句因其自身的魅力被后世传诵。
律诗、近体诗等吟诵基本上遵循“平长仄短、多调回环、依字行腔、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规律。据统计,小学段选入部编教材的古诗词大部分是律诗,遵循普通话吟诵规则,大部分古诗词教学可以采用“读一读、诵一诵、吟一吟、演一演”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读诵正文,播放录音则可。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看文识谱,把听觉变为视觉,直观知诗文高低;学生看赏析,自学鉴赏内容,赏析由两部分内容融合而成。一部分是古诗的赏析方式,另一部分是声韵、意象、文体、主题的分析,两者结合使整篇作品的声情、意境、义理、辞藻融会贯通。赏析是以古诗课所讲过内概念和知识为基础的,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读得懂,体会得到。韵的分析,主要是开口韵与闭口韵的不同感觉,开是开朗,闭是收敛。
读吟皆行,读法含义,长是延展,高是强调,以上内容同样适用于口语,是古诗文老师和学生们能够理解的感觉。但是,就是这些感觉给诗词的理解带来了全新的境界。教学进行到这里的时候,留点时间给学生看赏析析,他们自己就基本上看得懂。有了吟诵,学生理解诗意,了解诗词格律不再是难题,学习古诗词不再头疼。
运用吟诵的方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可以在使古诗词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的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古诗教学中吟诵教学至关重要,教师挖掘古诗中吟诵教学的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修养,从量变达到质变,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古诗。
(2508班学员 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