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意蕴
作者:刘亚萍 时间:2023-02-21 点击数:
——培训心得体会
2023年2月19日,自己参加了山东省中职历史线上培训。先后听取了杨荣敏老师的《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 “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和高怀举老师的《中职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等多场专家课程,让我对中职教育和历史课程育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以下是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各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历史教师的成长方向、思想提升和认知完善。
对于自己而言,通过这次培训,有了一些新的思考。高怀举老师对历史课程三维目标和历史核心素养做了详细讲解,同时从历史独特的育人价值方面来凸显历史课程对于中职学生的重要性,而自己在高老师的启发下想对历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意蕴进行有益的探讨。
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说到底是由历史学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求真,向善和益智是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育人价值。钱乘旦曾说过:“求真是历史学和文学、哲学、宗教、深化等之根本的区别”。历史课程就要追求历史真实发生事情的求真,而回看中国古代史,可以很好地体会“秉笔直书”的精神,如司马迁的《史记》就是求真的真实写照。梁启超也曾说过“有信史然后有良史”。由于求真的重要性,所以要培养求真的意识、领略求真的精神、体验求真的过程和掌握求真的方法。
而历史课程除了求真的基本价值,还有向善和益智。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教会学生一种独特的历史思维,如王朝的兴衰,时代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历史人物丰富的思想财富等等。因此,历史课堂上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实际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性情。历史人物的经历及其人格品质是实现历史学科育人目标的优质资源。历史本来是生动的,它原本是故事,是活人演绎的话剧。历史课需要使得这些生活和故事复活,让他们活生生的体现出来。
关于人物、时代、历史,历史教学可以围绕人物开展,历史教学中关注人,展现时代演变中人的际遇和命运,是培育中职学生人文情怀的有效方式。因此历史教学不能“目中无人”。在课堂上,如果将历史人物的理智与情感、光荣与梦想、奋斗与挣扎都呈现出来,就能体现浓郁的人文情怀,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历史人物个人的经历和处境做比较充分地叙述,使其人格品质在史料记载的细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在感染学生方面往往有“润物细无声”之效。因此,历史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