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表,进德修业
作者:张紫荆 时间:2023-02-22 点击数:
在这两天共四节课的培训学习中,我转变了身份,重新从教师做回了一名学生,在几位老师的耐心讲授中汲取着知识,为今后的课堂做积累。
李兆祥老师在其“历史、现在、未来——中华文化精神与文化自信”的主题讲座中,围绕着”文化自信“展开了课程内容。谈到如今我们作为职业院校教师为什么要在课堂中积极弘扬中华文化,李老师反复强调增进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内容。李老师在讲座中详细地讲解了中华文化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从炎帝、黄帝到鸦片战争,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如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的中华文明在这几千年的时间里,融合、发展、生生不息。回看中国历史,我们虽然经历过战乱和分裂,但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正是在国家统一的大背景下,中华文明才得以生生不息。而我们的汉民族的形成也是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从炎黄到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和南蛮五大集团的融合,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迁徙、杂居、通婚等各种形式的交流,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和学习,在血统上相互融合,逐渐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听完李老师的讲授,我对于我们中华文化的理解又深入了几分,并且一股民族自豪感也从心底油然而生,作为中职学校的历史教师,我们应勇于承担使命,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高怀举老师题为“中职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的专题报告,对我启发也很大。高老师提出:中职历史课程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求真、向善、益智”这三方面。尤其是高老师在讲“求真”时提出的几个案例,让我印象十分深刻,比如之前初中历史教材中所说的在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命令坚决不抵抗”以及“蒋介石发给张学良的电报图片”,高老师说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直接使用了这副电报图片作为史料,向学生证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坚决不抵抗”这一观点,但其实这封电报是有问题的,我当时思考了一会,并未发现电报中存在的问题,后来高老师说:“这封电报没有时间”,我才恍然大悟,确实如此。高老师解释道:“其实这封电报是在九一八爆发前蒋介石发出的,而并不是在事变之后,这幅图片后来也在初中教材中被删去了”,至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坚决不抵抗”这一观点,张学良在晚年也曾明确表示当时是自己错误判断了当时的局势和日本的意图,不认为日本会真的发起侵略战争,所以下令不抵抗,企图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明白,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我们自己,在接受知识时,永远都要保持求真,保持怀疑,避免陷入不自主思考的怪圈。
总体来说,这两天的学习十分充实,白天学习的很多内容很值得在晚上反复回味思考,确实获益匪浅,也使我更加期待后面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