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份,能参国家级历史培训,本人感到非常荣幸,虽目前开展仅仅三天时间,却收获颇丰,非时间长短可做衡量,做如下分享:
一、提高了参加培训的认识
我参加的此次培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的形式是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进行授课,晚上小组进行分享交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接受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与名师、专家进行公屏文字交流,还可以通过晚上的研修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
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但可以集中学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回顾学习,所有课程都可以进行回放,可以细细琢磨知识点,加强自身对于薄弱环节的理解补充。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并且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坚持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学习,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落实中职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
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点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围绕讨论的中心话题。
四、转变理念、勇于创新
新课标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体现了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以及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观点。我们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五、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六、提高专业能力,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中职历史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同时,也感到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接下来,我将不懈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