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真聆听了杨宁一教授的《中职历史课程标准解读》讲座,通过对立德树人、培根铸魂下的课标深度解读的学习,本人感到受益匪浅,下面就专家的课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体会。
一、提高了对《中职历史课程标准》的认识
此次培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我在本校任教班级既包含普高教材的学生,也包含中职生,但以往对于普通高中历史教材研究较多,对中职历史课程标准之前也通过网络等进行过一些了解,但并不充分,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新的中职课标有了更深入和确切的认识。
“中职历史课标”,是中等职业教育史上首个历史课程标准,规范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历史教学。新课标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并提出规范性的课程及教学要求。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中职历史课标围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二、从实际出发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到工作实践中去。
通过此次学习,除了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认识之外,也使我对未来的教学工作规划有了新的想法。在落实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把中职历史这一门课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科目,而是要从党和国家对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出发。按照课标要求,落实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转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型学生。
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言传身教,带动中职学生公共基础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今后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前提下,同样要在教学理论,学生学情上下更深的功夫,走进学生,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除了成为大国工匠之外还能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