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
作者:韩林霖 时间:2023-02-26 点击数: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历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中职历史课程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通过历史课堂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职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创新因此具有非常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我们一线中职历史教师也希望通过新教材能够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结合时代需求,充分挖掘历史学科本身独特的育人功能,在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引导。
一、挑战:新教材的相关介绍
张伟老师首先介绍了中职历史新教材的创新点,让我们中职历史教师在没有拿到新书的状况下,能够提前了解新教材,结合新教材创新点思考之后的历史教学如何落实创新点,如何利用创新点更好的引领、帮助学生学好历史,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职历史新教材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贯穿于全书之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中外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人类社会从古至今、从分散到整体、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发展趋势及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新教材的创新点之二在于编写体例的创新。按通史加专题体例编纂,根据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根据时序的发展和空间的联系设立单元内容。通过时空线索串联起历史脉络,使学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整条前后相续的历史发展路线,便于学生对于历史形成更完整、更体系化的认识。这对于塑造学生的历史素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新教材的创新点之三在于功能性栏目的设计创新,“历史纵横”“人物扫描”“看图学史”“思考点”等功能性栏目的新设,紧扣综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结合中职学生特点,符合中职学生学习需求。这些趣味栏目的增设,既丰富了历史知识,又增强了趣味性,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但是新教材也有一定的不足,新教材的编订是通史体裁,综合性较强,内容有些分散,系统性稍欠,这就需要老师们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整合意识,同时注意突出重点。
二、析变:新课标体现的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中国有着 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很难全面把握当代中国人民的抱负和梦想,很难全面把握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教科书要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教育方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服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基本相同,重点在“家国情怀”中增加了“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等内涵要求。
中职历史教学不仅要达到为党、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任务,还要达到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所以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工作需要,增添职业精神的讲述与引导,这才是符合中职历史教学实际需求的。
三、落地:用好新教材的路径
新教材颁布之后,教师要转变“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思考如何“用教材教”的问题;要转变“怎样教”的固有思路,思考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使用新教材,要有新的教学观,历史教学的过程不是围绕着知识进行,而是针对具体任务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张老师通过两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具体方法,通过问题的多项提问,思路的启发思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授了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学习,收获颇多,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