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历史教学设计

作者:黄睿洋 时间:2023-02-26 点击数:

邓小平同志曾说:“总结历史,不要着眼于个人功过,而是为了开辟未来。”历史教育不仅是纪念历史和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更是引领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加强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今天有幸学习了段进生教授的《新课标 新教材 新挑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历史教学设计》课程,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段进生教授详细介绍了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包括家国情怀、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其中,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解释能力则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并判断历史价值的关键能力;唯物史观的培养则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时空变迁规律以及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则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研究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历史知识面。这五个方面的素养在历史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进而培养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人文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之后,段进生教授指出,历史课程教学需要从教学立意、教学目标、教学板块、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五个方面考虑历史核心素养的贯穿。首先,教学立意要鲜明,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感受到自身的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具备历史思维和方法。第三,教学板块要建构化,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第四,教学过程要注重史料实证,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历史知识。最后,教学结果要可评化,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

综合这五个方面的考虑而完成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自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任课老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历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更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支撑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课程。

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中等职业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会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争取做出更加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