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问道师道传承 领航阳光未来——2025年山东省乡村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心得

作者:郭伟 时间:2025-10-22 点击数:

秋日共聚,学思践悟。一场关于“师道”与“领航”的思想洗礼,为我的教育管理之路注入了新的源泉与力量。今天是2025年山东省乡村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第二天,一个普通的秋日,却因一场高质量的思想盛宴而变得意义非凡。

上午,聆听了济南高新区凤凰路小学李成泉书记的《做学校发展的领航人》的报告。如果说前期的学习是精神的“压舱石”,那么李成泉书记则亲手递来了行动的“航海图”。他的分享全是“干货”,充满了基层实践者的智慧与魄力。李书记更是通过问题答疑的互动方式进入培训。面对乡村学校的困境,如何破路?李书记从校长的职责、班级建设、教师的培养与评价、家校合育、经典诵读等方面通过事例进行了详细地讲解。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深耕我校“阳光教育”理念和办学路径,让它照亮学校发展的每一步。


李书记提出的“优质班级建设的九大行动”,彻底刷新了我对班级工作的认知。它不再是简单的纪律维持和任务完成,而是指向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成长共同体”的构建。班级建设的核心是“人”的成长,关键在于文化浸润与机制创新。他的家校合育理念,特别是提出的“好家风八大行动”,让家校关系从学校单向要求“配合”,转向双向奔赴的好家风的家庭建设,从而达成家校“共育”。


李书记的教师评价观,指向的是“发展性评价”,其核心在于激励与引领,而非简单地甄别与评判。构建涵盖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教学成绩、教学成果等多维度的评价积分体系,既注重过程激励,又强调了专业引领与结果。对经典诵读的重视与实践,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功能的深刻理解。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补充,更是培根铸魂的奠基工程。

下午,踏入坐落于曲阜师范大学的中国教师博物馆,本是一次历史的瞻仰;而有幸聆听袁梅教授的现场讲解,则让这次瞻仰升华为一场直抵灵魂的对话与一场深刻的教育寻根之旅。袁教授的声音,如同一条智慧的引线,将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珠玉串联起来,为我们鲜活地诠释了“教师”二字的千钧重量与璀璨光华。

从“物”到“魂”:袁梅教授让历史“活”了起来。如果没有袁教授的讲解,那些古老的教案、泛黄的课本、先贤的遗物,或许只是安静的展品。但在她深入浅出、饱含深情的讲述中,每一件文物都被赋予了生命。袁教授让抽象的“师道”化为了具体可感、可触、可学的榜样。她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师道精神的“现场教学”,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家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历代教师平凡的言行与不凡的追求之中。

从“知”到“悟”:袁梅教授为“师道”注入了当代灵魂。作为研究中华师道的学者,她的讲解高屋建瓴,系统地梳理了中华师道的内涵与演变。但她并未止步于学理的阐述,而是巧妙地将其与当代教育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她谈“经师”与“人师”的统一,正是对我们当下“教书”与“育人”可能脱节的有力提醒。她讲“教学相长”的古老智慧,为我们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提供了最深厚的文化依据。她阐释“修身立德”是教师职业的根基,这与我校长久以来倡导的“阳光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唯有教师自身内心充满阳光,才能将温暖和光明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从“感”到“行”:将寻得的“根”与“魂”植入学校土壤。这又是一次精神的“充电”,更是一次行动的“赋能”。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工作的方向:做师道精神的“燃灯者”,做文化传承的“播种人”,做学校发展的“领航员”。站在中国教师博物馆的出口,仿佛站在了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袁梅教授的讲解余音在耳,先贤的目光仿佛仍在注视。我将带着这份从师道源头汲取的力量,怀着无比的敬畏与坚定的信念,将这份光与热传递下去,不负时代要求,不负“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的称号。


培训的每一日,对我而言不仅是理论的武装,更是方向的指引和行动的重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将把这份沉甸甸的收获化为前行的动力,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与全体师生一道,共同书写学校更加灿烂的“阳光”明天!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