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 大儒 末学 —云游“孔庙”随笔
作者:孟凡鹏 时间:2020-11-20 点击数:
2020年11月7日—12日,为期六天的传统文化培训,让我们有缘结识一位文质彬彬、博学多识的大儒——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与中国文化研究室主任宋立林教授。在宋教授的引导讲解下,我们走进三孔,重新体验了孔子思想的神圣和伟大,接受了一次知识和心灵的洗礼。
沿翠柏和苍松掩映下的神道路一路前行,迎面一座巍峨雄伟的古城楼映入眼前;抬头,便可看到城楼上面镌刻“万仞宫墙”四个朱红大字,十分醒目。游人纷纷驻足,猜测四字含义。在宋教授讲解下,我们渐渐了解了这四个字的来历。
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河北爆发刘六刘七起义。第二年的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很快攻入山东。由于当时的孔庙和曲阜县城不在一处,孔庙孤立无援,无险据守。起义军打进曲阜,占据了孔庙,并进行大肆破坏。后来,起义被镇压,曲阜城重建新城墙,以保护孔庙。曲阜县城落成后,山东巡抚胡缵宗题写了“万仞宫墙”四字,并刻成石额镶嵌在宫墙上,以表达人们对孔子的尊敬和赞扬。清乾隆13年,乾隆皇帝来祭拜孔子,重新书写“万仞宫墙”。现在悬挂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据说这四个字和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贡有关。子贡学识渊博,还善于经商和外交。他才思敏捷,善用比喻辩论。一日,别人夸他比他的老师孔子要强,他打了一个比方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就像大夫家的院墙,高不及肩,谁都可以看见院子里的美好;而我老师的那道墙,就像皇宫的宫墙,有好几仞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到那宗庙的雄伟、房屋的多样,您说我到底比我的老师孔子强吗?大家听了,都很敬佩子贡谦虚的态度,也为孔子有这样的学生而骄傲。
到了后来,人们认为“夫子之墙数仞”,仍不能体现出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遂把它扩大数千倍,成了“万仞”。这就是“万仞宫墙”的来历。其实,无论是“数仞”,还是“万仞”,都是人们对孔子的赞扬和尊敬,体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穿过这道门,眼前的建筑便是万人景仰的孔庙了。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 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
放眼望去,孔庙额枋林立,气势恢宏。这里文人墨客、古代圣贤的题字比比皆是,每一块匾额都是对圣人的盛誉,每一座额枋都充满了对圣人的敬仰。孔庙以“大成殿”为主体建筑,由北而南,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历史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座蕴含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建筑,在宋教授的娓娓讲解下,我们仿佛重新踏进了那条历史的长河,与一位位先贤对话。而这位面容清秀、举止儒雅的智者,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专业的文化素养,一层层揭开我们心头的疑惑。
“金声玉振”枋是距离我们历史最近的一道牌枋,语出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以此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
另一处令人向往的地方是杏坛,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它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此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这里是我们作为师者顶礼膜拜的地方,其实这里不过是一座高台,“泽中高处也”,周围种植着杏树,故名“杏坛”,这是教育圣地的代名词。我们垂首伫立,静静凝望,心灵得到了彻底的净化。
伴随着宋教授沉稳大度又不失幽默风趣的讲解,不知不觉间,已经游完了整座孔庙。我们深深的为孔子这位圣人折服,是他开启了平民教育,兴办私学, “有教无类”的思想,让更多贫穷的人接受教育成为可能。他倡导仁义礼智信,晚年修订六经。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反观当今社会,有多少人沉迷于世俗繁华,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又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潜心做学问,在浮躁中寻求那片世外桃源。我想,宋教授无疑是让人敬佩的一位大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物欲横流的时代,宋教授的睿智儒雅、博学多才,如一抹清风,温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与这样一位大师相识,实乃人生一大快事耳。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一代又一代大儒,才使圣人的伟大思想得到了薪火相传。不但在国内传播,更把孔子对世人的影响播撒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杰出的符号。
几天的培训,我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彻底的净化。感谢曲阜师范大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让我认识了许多博学的教授,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师和朋友,这些老师和朋友,犹如一颗颗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正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在祖国大地,让中华传统文化之花遍地盛开。
有缘再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路上,有你,有我,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