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大德无言,大音希声 ——学习传统文化触摸圣人圣迹的一点感受

作者:杨军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老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那些最振聋发聩的声音,往往是轻悄悄的;那些最辽阔伟岸的形象,往往是没有形状的。是啊,比喻圣人的教诲,它从远古传来,绝对不会以雷霆之势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然而它那轻柔的声音,却能够给我们以最深感受,最强的震撼。再比如高天,它到底是什么形状?没有人能够恰切的形容出来,但是它如地球的母亲一般呵护着人类的繁衍生息,有谁不会敬仰它的伟大?这两天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让我更加走近了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让我愈发的感觉到圣人之德高如泰山,圣人之声近乎天籁,让我更有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感。

为什么说孔圣人是“大德无言,大音希声”呢?这和孔子的做人理念以及教育理念有关。在做人方面,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也就是孔子喜欢的是少说多做,也就是讷于言而敏于行。在教育理念方面,孔子提倡“无言之教”,也就是身教,少说,或者不说,所以他的弟子才会多年跟随他不去。在今天看来,孔子的那些做人理念和教育理念都是极为可取的。虽然,我们今天也提倡“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是推销自己。然而,真正的学问大家是不会过多的宣扬自己的。正如达·芬奇所说:“微少的知识使人骄傲,丰富的知识使入谦逊,所以空心的禾穗高傲地举头向天,而充实的禾穗则低头向着大地,向着它的母亲。”在宣扬自己方面不是不可以,但是,一个没有深厚底蕴的人,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之士。尼采就说过类似的一句话:“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意思是,只有那些长久深自缄默的人,那些长久如云漂泊的人,才能最终声震人间,才能最终点燃闪电。即在成就大事之前,必有相当长时间的自我积淀的过程。

圣人不但知道这些道理,更是把这些道理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做的结果,就衍生出了这样一个故事:《论衡·讲瑞》载:“子贡事孔子一年,自谓过孔子;二年自谓与孔子同;三年自知不及孔子。当一年二年之时,未知孔子圣也,三年之后,然乃知之。”意思是说,子贡刚开始跟着孔子学习的时候,第一二年是看不起孔子的,可是到了后来,在众多的孔子的弟子之中,子贡又成了最为敬重孔子的弟子。《论语·子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位大夫孙武叔。孙武叔说:“子贡比仲尼贤明。”子贡一听马上就反驳说:“就像是宫墙,我的墙刚好够着大家的宫墙,所以能看见漂亮的屋室。但是老师的宫墙数仞,因为找不到门进入,同时也不能越过城墙看见,所以不知道宗庙之美,房舍的富丽。”还有一次,陈子禽怀疑仲尼,于是就对子贡说:“圣贤的人应当是您,仲尼哪里能比得上呢?”子贡立刻回答:“你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说话不可不慎重。老师不可及也,就好比天之难以攀登。”

子贡还曾经对齐景公说:“我一生都在天的下面,怎么知道天的高。我一生都踏在地面,哪里知道地的厚重。我跟随仲尼,就好像干渴的我拿着勺壶,舀江海的水来喝。就算喝满了肚子离开,也不知道江海到底有多深。”齐景公十分惊奇,说:“先生对仲尼的赞誉,是否太过了?”子贡回答:“我哪里说过了呢?还忧虑远不及矣。我对老师的赞誉,就好像两手捧着土,加在泰山之上,并不会使它增高;就算我不称赞老师,好像两手挖泰山土,对泰山也没有什么损害。”孔子去世的时候,他的72弟子纷纷在他的坟前修茅庐,为他守灵3年,包括子路也是守灵三年。唯独这个叫子贡的,为他守灵6年。

试想一下,6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6年的哀思,寄托了多么深厚的师生之谊啊!在众多崇敬孔子的人眼里,孔子就是一座巍峨入云的高山,除了伟岸,还能够养育山下众多的生灵。在这些人眼里,孔子还是一座浩渺无垠的湖泊,除了它的辽阔,还能够养育祖祖辈辈的“打渔人”。我们走近圣人,就需要向圣人学习,学习他身教重于言教的思想,学习他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关系,学习他“大德无言,大音希声”的崇高品格。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