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熠熠生辉

作者:刘艳艳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首先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

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我来说,一直认为所有与语文有关的内容才属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范围和内涵的认识很肤浅狭隘。在教学之余,我也积极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是不仅希望他们掌握课本基础知识,更关心他们是否喜欢读课本以外的书籍。我总是说语文的功夫不单局限在课堂,要向生活延伸,要做一个爱语文爱生活的人。生活才是大语文的课堂,我提倡学生多读书籍报纸杂志,所以教学任务不太紧张时我们就上阅读课,做笔记,做摘抄。

现在我暂代传统文化课,见到了真正的传统文化课本。看到课本的内容我突然明朗了:传统文化涵盖的东西原来如此之多!它的触角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它不仅仅是语文课本的那颗小星星,更是整个天空整个宇宙啊!从前我只知道诗词是它,却不知道歌赋也是它;从前我只知道《论语》是它,却不知道四书五经也是它,名俗名风是它,戏曲曲艺是它,甚至美食,甚至音乐……我太吃惊了,我惊讶于我的浅陋,惊诧于它的深邃,同时我更茫然了:叫我如何去做?

学习第一课《交友有别》还好,原典一、二分别出自《论语》《孟子》,这《论语》相对较熟悉,孟子也学过几篇,内心倒也不紧张。我明白它不是语文课,没有过多纠结字句的落实,可是对传统文化需要传承的精神挖掘不深,就是上了一节简单的语文课而已。这是我感到失败的地方。

后来我有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一些拓展。对啊,诗词不是典型的传统文化吗?考虑到语文课上也有诗词学习,我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就有意识地避开了语文课本上的原有诗词,只要是初中课本选入的,都排除在我的课堂之外。先后抄写讲解了《虞美人》,《过华清宫》《赏牡丹》等等,诗词选择随心意,既没有考虑年代,也没顾及题材或者内容,仅仅是感觉这诗词自己喜欢,就想让学生也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为了区别于语文课,淡化诗词创作背景,简单了解大意,点到为止,背诵为主。

再后来诗词大会的视频成了课堂常客,我们就接着积累诗词。

诗词不是应该多读多诵吗?我自觉做得不够好。我没有科学指导朗读或者吟诵,我们只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读诗习惯去读。因为我自己对于朗诵就没有进行过研究,有一些心虚。这也是我感到失败地方。

直到学习了蒋老师的课才明白,诗词原来可以这样读啊。朗读竟然不是原来所认为的简单的事情!如此高雅的读法让人耳目一新!听完课真是茅塞顿开,朗诵也有这么多学问!诗词的情感竟然可以通过声音传达啊!我真希望我能学会这个方法,但又觉得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多么希望我们每个人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师,能时时聆听请教,早早领悟参透。

国学历史悠久,宽泛广博,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脊梁。愿我们爱国学,学国学,把传统文化作为支柱,让它贯穿于我们的成长历程。我希望从我做起,躬亲示范,让它在个体生命中植根发芽,让它在校园文化中熠熠生辉!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