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继承弘扬,古为今用

作者:纪永翠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古人留给我们的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主要是以文言文作为载体记录传播下来的。文言文记录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古代文化,蕴藏着我们祖先艰苦创业的光辉思想。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是什么呢?结合本次曲阜师范大学的线上培训体会,谈谈如下认识:

一、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学生批判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和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我们常说要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这个遗产怎么继承?不用说,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中学生毕业后,有的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有的参加生产劳动或从事各项工作。他们的岗位虽然不同,但是,都有一个提高自身文化修养,进一步开启祖国的文化宝库,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对于他们今后升学、就业或自学,都有不同程度的用处,是他们未来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汲取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丰富学生的词汇,借鉴古代作品的章法技巧,以提高学生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传承传统文化,也是提高学生现代语文能力的需要。现代语文的继承和发展二个方面之间有着或明或暗、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生命力的成分,仍然活跃在现代语文中。这就决定了要学好现代语文,就应当而且很有必要学习古代语文。从本质上说,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是历史语言的学习,是现代语言学习的必要深化和补充,而且必然促成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现代汉语。如“穷”字,在现代汉语中是“缺钱少物”的意思,可是学习了《黔之驴》,就明白了“黔驴技穷”里的“穷”字是作“尽”讲,用的是古意。这样不但深刻地领会了这个成语的意思,而且还可以推及诸如“穷兵黩武”、“穷奢极欲”、“穷年累月”、“穷途末路”等其他许多词语的理解,收到触类旁通的效果。现代语言中,尤其是书面语言中运用古代词义、句式的例子也不少,语文教材里就有许多。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就运用了不少文言词语,使我们在庄严沉郁的气氛中感到无限的悲愤,如“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悲凉”,“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其中,“味”、“面”都是名词作动词,和后面的宾语组成动宾结构,用以增添语言的庄严性、精炼性。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精品,这些课文不仅词汇丰富、语言精练,运用语言技巧纯熟,而且在命题立意、布局谋篇、章法技巧、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足资借鉴。因此,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从语言文字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吸取其精华、营养,是提高现代语文读写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扩大视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高尚情操。

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部分,比起整个古代文献,虽然是极少的一部分,但它的内容却包括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头脑,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能力,培养民族自豪感,无疑是有好处的。特别是那些反映社会生活,描绘祖国山川,阐述思想现实,抒写胸怀抱负,赞美优秀人物以及鞭挞邪恶势力等方面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吸取古代思想精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如《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在今天仍可以激发学生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为国家而生、为百姓而献身、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爱国主义生死观至今还光彩照人,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点燃学生心灵美的火花。

随着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深入的研究传统文化教学、探讨传统文化教学的规律,把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和讲求效率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尽快地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且学且思,希望本次培训的收获能让我常思常新。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