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一些认识

作者:禚晓 时间:2020-11-25 点击数:


首先在校园内营造浓厚氛围,教育润物无声

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教育信息网、校园网等各类载体,全面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充分利用文化长廊、文化墙、宣传栏、LED显示屏、黑板报等人文景观和文化设施,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让师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创设具有文化氛围的校园。

把教室的板报、教室门口的特别关注栏、教室外统一规划的学区文化栏作为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开辟书法专栏,讲解书法知识、学生书法作品展;开辟传统节日专栏,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古诗中的传统节日等知识的宣传……

其次教师中多方位学习,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一)书香漫步,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提升教师修养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精神成长,需要丰富的阅读滋养;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经典的教育专著引领。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学校把教师读书做为一项常规来抓。学期初,老师们着眼教材中相关知识,结合学校开发校本教材的需要,为自己开列有关读书目录,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素养。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礼记》《诗经》《楹联知识趣谈》《菜根谭》等成为老师们枕边案头必备之书。

除此之处,学校一以贯之的开展教师读书系列活动

1、活动主题:

阅读,斟满幸福的茶杯

1)阅读是斟满幸福的茶杯

2)阅读,让生命的茶杯斟满幸福

3)教师阅读,将幸福斟满学生的生命

2、自主阅读。

1)老师在假期开展自主阅读。

2)教师阅读后完成一篇原创的读书心得。

3)在活动中推选出参加全校读书活动的中心发言人1—2名,并要求中心发言人做好现场发言的准备。

3、全校交流分享。

1)我声飞扬。

现场配乐朗诵经典篇章。可以独诵,也可以合诵。既可以是中心读书组里的中心发言人,也可以是现场的老师。

2)我读书的那些事儿。

现场交流读书经历的故事,读书过程中的心得收获,读书与工作、生活的联系,读书的方法和时间安排,自己对读书这件事儿的个性观点

3)不动笔墨不读书。

现场展示教师不同形式的读书笔记和评选出来的优秀读书心得。作者现场畅谈自己积累和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4)书韵流香,你我共赏。

现场相互推介好的书目,为老师们提供更大的选择平台。

再次教学中我们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撒播传统文化的种子。

一草一木暗香浮动,一字一画德育无声。学校管理者一致认为,只有与教育教学水乳融合的学校文化,才能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能找到理想的归宿点。否则,一条腿走路,必将行而不远,成为学校的花瓶、摆设。为此,向阳中学十分注重儒家文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将传统文化“请”进了校园里,“请”进了课堂中。

(一)课前诵读,国学诵读,让传统文化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每天晨读的时候,走进向阳中学的校园,你一定会随处听到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诗经》这些传统文化作品的美妙声音——诵读传统经典活动已经走进了学校的课堂。

众所周知,作为我国传统启蒙教材的《三字经》几乎囊括了儒家“六经”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儒家文化最浅易的读本,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不能不有所涉猎和认知。既然把儒家思想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那就必须让学生直接感知与领悟这些儒学经典,从而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学校有计划地安排语文老师引领学生学习诵读儒家经典,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要求。譬如,《三字经》讲解要求分节进行,按规定课时完成,由各班语文教师承担,利用早读或其他活动时间进行,进度由各备课组长制定,不求甚解但求成诵。然后选适当的时候在全校开展以《三字经》、《弟子规》、《诗经》、《笠瓮对韵》、《二十四孝故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诵读竞赛活动。

 不仅如此,学校还结合各科教学有机渗透儒家文化知识。如,在语文学科的名言名句默写和写作、历史学科的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政治学科以及政教处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考试中,都有相当部分的试题源自儒学文化知识。这一切举措都意在文化渗透。

(二)将传统文化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1、努力挖掘知识元素,精选相关内容。

各学科老师努力在所教学科中贯穿传统文化知识,既是对本学科知识的拓展巩固,又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间接传播。

如,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上的伟大成就中,有些内容在地理教材中显而易见。诸如,夏历中十九年七闰法比古希腊天文学家默冬发现这个周期早160多年;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和太阳黑子的记录;我国古代有关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等。教授这些内容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目的。其中,有些内容地理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关于地壳运动“沧海桑田”之变,以前常常由珠穆朗玛峰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可进一步,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引入:沈括于公元1074年到河北西路(约在今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北部地区)边防去察访时路过太行山麓,发现“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便实现了渗透之功效。

在语文教学中,联系教材进行拓展,深化课文内容,形成文化积淀。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入世的态度;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位卑不敢忘忧国”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国忧民胸怀;白居易“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对劳动人民生活艰困的深切同情;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对家乡的恋恋不舍以及客居异乡的无奈与痛楚。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荣辱不惊杀身成仁的正气……

在《散步》中,我们看到儿子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在胡适《我的母亲》中,我们看到一个有着“温良恭俭让”传统美德的母亲;在《信客》中,看到信客的诚信的高风亮节。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为人之道, 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2、以多元化途径营造教学氛围,创设学习情境。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出现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往往是作为一些支撑知识用来论证和说明问题的,教师要深入探讨、精心设计,采用灵活的方法以营造良好的氛围,在教学时限内既不喧宾夺主,又能生动而鲜明地突出学科知识点,同时起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之目的。

像语文课历史课中,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很多,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与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理解知识。

又如,在数学教学中涉及到“击鼓传花”和“石头、剪子、布”的教学情境。两个游戏方式都可以称得上传统民间游戏。“击鼓传花”最早来源于“酒令”。(酒令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酒文化,酒令起源儒家“礼”,为喝酒时助兴娱乐的方式。大约从唐代开始酒令开始在社会上盛行, 由一人击鼓,击鼓的地方与传花的地方是分开的,以示公正。开始击鼓时,花束就开始依次传递,令官喊停,持花未传出的一人罚酒。这个罚酒者就有权充当下一轮的令官。也有用鼓声伴奏的,称“击鼓传花令”。)“石头、剪子、布” ,也就“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石头、剪刀、布,这是一种很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游戏前,对于游戏的了解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