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省培笔记(3)新课程背景下的考试测量

作者: 时间:2022-03-13 点击数:



李成顺老师的报告大致分为四个方面:新课程的内涵、新课程与考试测量、考试测量的变化以及课程、测量与教学。

新课程

1、十九大精神、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培养什么样的人,(六个下工夫,坚定)为谁培养人(课标10-15年修订一次)遵循党的 教育方针和指导。对比课程标准的2017年与202年的不同点。(劳动、体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2、全面了解变化(原因和影响)。课程标准是目前高中教学的指导思想。高中教学的任务:三个发展(有个性的发展、职业发展、终身发展)。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念信念与社会责任感;自主发展能力与沟通能力

3、课程:三类---纲要、选择性必修、选修。必修:以通史为基本体例,让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选择性必修:采用专题史的形式,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选修课专题史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教学内容的取舍与选择究竟在哪些地方?等级考试绝大部分内容在中国史,在中国史中的政治史中(注意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灵魂)课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政治史中地位的上升。

第二部分新课程与考试测量


考试测量:分类,等级考、学业水平考试。选择的越多越有利,怎么来衡量?等级考试很有难度的,其实没有一科的题目是简单的。简单的依靠纲要和课本的知识,学生很难考出高的成绩,如果教师没有意识,根据考试形式的变化,对教材的内容对课程体系,对教学进行调整的,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想象不到的后遗症。命题的问题,谁来命题?历史主要是山东命题山东省考试院。省教育部门。

新考试的变化:各类命题都不再有考试大纲等纲领(今年第一次新教材新高考,不再有考试大纲);考试测量有了明确的层级水平的标准(ABCD);合格考的结果和用途有了明显的变化(只有合格不合格灭有等级之分);等级考取消选修与必修内容的区别。

考试测量的新变化:构建于高考立场的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是高考命题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如何导向教学?如何立德树人,如何落实一核四层四翼。

立德树人------高考的根本任务

17.(14分)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李成顺老师分析:行走的少年体现出一定的立德树人。解读一:詹天佑、邹容出国留学回国效力。如何行走,行走的方向是什么样子呢?出国还是不出国都是要贡献自己的力量。贡献自己的青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都要为国家而努力。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说明民族的危机,希望在少年身上;成年人救国面前表现出的不满,他们没有完成救国任务。梁启超的这句话对当时阶层的探索是失望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积极、洋务派、维新派的失望,一部分是对于清政府的官员的失望。这样的统治者能救国吗?李鸿章为代表的地方大员们的东南互保,同帝国主义进行勾结,表达了深深的失望,他对自己这个阶层也表达了失望,流亡也不战斗,或者选择等死也不反抗(谭嗣同),甚至到达刑场也还在快哉快哉,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办法旧中国,对于农民阶级也是失望,因为盲目排外、封建迷信、零散的、自发的、麻木的,令梁启超非常的失望,所以梁启超才讲到今日之责任在少年。考察的东西非常的深刻。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他选择了三个人体现了三个不同阶段的探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于社会主义道路才最终救了中国。分析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得到一种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就救中国,有答案。(分析的相当到位,以后分析试题的时候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李成顺老师分析:每一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责任和担当、都有自己的使命,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少年?本题没有让学生说出来他的使命和担当,但是也融入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这两道都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对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应该怎么应对,第一提出材料的信息,往往会出现舞蹈,学生就会以为材料就是图画和小英雄歌,一定会出现忽视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一部分是图画,一部分是图片的问题,一部分是表头。上升到新旧杂陈的高度,今天我们要成为什么样少年?新时代赋予什么样的使命?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迹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 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李成顺老师分析:上年是建党100周年,所以一定要有关于党史的问题,切合热点,非常现实,不回避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突出学生热爱党、热爱国家,这个体现出了山东卷的历史使命感,这个题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命制的,对立德树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是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站在教师的角度,要引导学生注意“光辉”两个字,这个词所出现的背景。(一家之言而已)有一定的道理。

服务人才——新时代人才观的体现

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生;具有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学生。

19.(15分)咖啡馆的历史,既是一部经济史,也是一部社会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责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

1658年9月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1)编写一幕发生在17世纪伦敦咖啡馆内的人物对话场景。(7分)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英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李成顺老师分析:考察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写场景,不应该是写成新闻联播,能不能像新闻联播一样说话,什么样的内容,编写的时候按照三个要求,写出主题:1688年光荣革命(主题的分数就得到了)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假设AB   A说:听说了吗老国王被赶走了,纪委的事他的女儿和女婿;B说,跟你什么关系,喝你的咖啡。)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就可以了。杜绝了学生死记硬背,考察学生的重新设计问题的能力,重新去整合学生们头脑的知识,这题有天然的缺陷。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历史学科深层次的思维能力,没有考察出来历史学科的品质,应该深入的考察,他的新知识形式上的新而已。但是不可否认山东省已经迈出了艰难的一步,难能可贵。

导向教学——新时期的指挥棒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检查教学。改进教学、提高质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合理减轻学生的负担。

李成顺老师分析:两个第19题的比较:2020年的没有提升到学科素养层次,2021年的深入到历史学科思维品质的内部,进行了新的探讨。高中阶段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2021年这道题目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定上可以看出,没有一问在问英国在衰退吗?就是考查了整个的社会过程,对试题进行了调整,是一道没有答案的试题,没有结论,到底是不是在衰退,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作者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考查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学生上课的时候的生成知识,反思教学的过程。2021年克服了2020年19题的重大缺陷,事实上这道题,涉及了五问,核心问题是英国在衰退吗?但是没有一个问题是问是不是在衰退,一道没有答案的试题,并没有纠结于结论性的东西,命题者高就高在没有问学生对于英国经济的衰退与否,而是把材料呈现给学生,考察学生对于这个材料有没有用、怎么用。命题水平很高。反思教学,是不是可以不要讲结论,没有注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过程,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就在此,但是是个过程。

2021年13题 统考试题1第9题拖拉机,都是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中学教师需要把核心素养和教学合二为一,考试试题的出现需要突出这个问题。折射出考试中心对于素养的重视。2022年的试卷还可能出现类似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时空观念的考察方向

三种考察的方式:划分、定位、时空探究,做历史题什么都不要看,先定位时间,没有时间仅仅根据材料你一定会做错,同一个材料放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同人一样,不同的时期遇见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时候把具体的事情放在具体的时间段以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命题者想考的是经济中心的转移的过程。命题有瑕疵,可以通过上下题来推得。

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分析:注重考察时空定位,穿插了批判性思维,让学生看到时间看到经济的短暂春天的出现,外国列强在一战以后卷土重来,中国民族主义萧条、海关税收减少,中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西方列强在侵入以后势必会发生变化,其中D选项是对学生知识的误导,主要是想说明。核心考点是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二部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空观念是每年都很重要内容。

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选择的是时间点,但是希望学生错在时间段上。1979年无法代表改革开放的初期,才刚刚开完会,应该是个转折,谈不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注意其中有关键的词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建设上来”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注意审题很重要,理解很重要(我有话说,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我们的改革开放是在农村开始的)

《英国在衰退吗》也是定位在时间段里面,1870到1910年的这个时间段,定位其基本特征,正好是第一次工业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转折期,应该是工业革命的深化时期,定位在工业革命时期,在这个情况下就可以更加清晰,问题: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关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的史料是不是必须的?当然是必须的,灭有工业化数据你怎么去判断。

时空的东西历史学习必须很敏感。

史料实证考察方向

整理辨析史料,鉴别史料的价值

统考1第4题洪秀全的试题,2020年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81.12.12号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风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14分)


分析:答案的分析,来自于亲身经历是研究的第一手史料,质疑的地方是各地市中很多都涉及到了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问题,非要把史料分成第一手和第二手吗?什么样的史料是第一手呢?新闻纪录片等你能认为他是第一手吗?图像是可能造假的。

历史理解的考察的方向

概述历史事物,提炼历史叙述的要点,了解历史文本中的历史事件,现象

7.五四时期,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平民教育运动”。图1为1919年4月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许德珩对一群小商人、人力车夫和店员演说的内容摘录。这反映出知识界已初步认识到

A.平民阶层贫困落后的根源B.新文化传播必须与劳工运动相结合

C.觉醒民众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D.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注意时间的重要性;1919年4月,觉醒:新文化运动觉醒的资产阶级精英,四个选项有三个是在表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假如明白了这一个关键就可以了。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注释:与君子同听,就会荒废君子的听狱和治理国事;与贱人同听,就会荒废贱人所作的事情。)。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

分析:把他放在具体的时间环境中,有人说司马迁的父亲曾评价:殊途同归,各家治国的方式不同,归是理想的相同,立场不同,阶级不同,所以主张也不同。

历史解释的考察方向

依据正确的历史观和认知方法,对历史现象及各种关联进行客观叙述;利用已有的认知知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过程、历史叙述、历史观点以及史料分析;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独立研究历史问题,验证以往的说法或者提出新的解释

研究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历史的真相,而是要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看他是如何体现出历史发展的趋势的,比如董仲舒的新儒学跟原来的儒学是有区别的,理学和儒学是有区别的,任何时代的历史都是现代史。

2021年18题2020年16题都是历史解释的题目,山东省2020年的答案,分别提取图5、图6、图7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任何历史事情的产生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的结果。

历史价值观的考察方向

引导学生培养人文主义

2021年12题,考社会主义的内容2021年巴黎公社150周年,还是热点的问题,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也考察了巴黎公社。

2021年15题,1952年美国电视机,体现出山东卷命题者的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一个民族只能谁5个小时还有什么创造力?手机呢?读书呢?不备课的时间在读书,而是在看手机。跟美国霸权主义的被挑战,命题者的思考,新课程的教育意义。教学:选修和必修的认识,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认识整合删减。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之间的关系:都是全修全选的内容,考察没有权重与比例,二者要实现有机融合。优化学习的内容

感悟

李老师的历史功底非常深厚,对于高考题的认识应该是有高度的,尤其是对少年中国说这道试题的分析,是我迄今为止感觉最好的一解释。


整理者  1201学员张旭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