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师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山东省大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研究指导中心

中华书写文化与书法教学

作者: 时间:2022-03-24 点击数:


授课教师:朱乐朋    整理:2506学员 王蓉蓉

朱教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中华书写文化的历史,传统书法欣赏观念,书法作品的风格类型与欣赏,关于小学书法教学。

一、中华书写文化的历史

1、发展期的书法包括先秦时期的书法、秦代书法、西汉书法;成熟期的书法包括东汉书法、魏晋书法、南北朝书法;繁荣期的书法包括隋、唐、五代时期书法,宋、元时期书法,明、清时期书法和近现代书法。

2、汉字书体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书、楷书、草书等书体。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汉字书体的演变是交织在一起共同进行的。

二、传统的书法欣赏观念

1、先质后文(重神采)

“质”即指“骨力”、“风骨”,也可以说是“神采”,“风神”,是书法的内在的、感染人的东西。“纹”也,外形也,即指书法的外在的表现形态可见,古人在内在的风骨、神采与外在的姿态中的比较中选择了前者。即:神采第一、形态第二原则。另外,“质”的意思是“质朴”,与“文”相对。“朴”也是“质朴”的意思;“朴”的本义是指“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因而,也就有“原始”、“本原”、“自然”的意思,这就又有了“古”的含义。而“古”的本义是指“古昔”,有“时代久远”的意思,与“今”相对。所以,古人“先质后文”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他们在欣赏书法时,对“自然”、“真率”、“淳古”、“古雅”、“古质”、“古朴”、“朴拙”等的推重。

2、重学问

“重学问”,也就是重视书法作品背后的学问,或者说重视书法创作者(书法家本人)本身的学问、素养。一件书法作品是不是有品位,是不是耐人寻味,是不是值得人们反复咀嚼,这就要靠作品背后的“学问”说话了。欣赏者可以从作品的面貌而窥探作者的一切:从线条到意趣,从书法家自身的修养到他的综合的多方面的诗文书画的修养。一件富有浓厚学问气的作品,可让人在欣赏过程中步步深入,渐入佳境,感到余味无穷,从而获得丰富的精神陶冶。反之,一件作品若没有“渐入佳境”之妙,则其意趣之浅、品格之低、韵致之乏,也就不言自明。这样的作品,叫做“浅薄”。

3、重家数

重家数、重源流。一个人通过临摹古人书法,学到笔墨要领,运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中去,其作品就会体现出家数和渊源(如在用笔、结构、风格等方面),就是说讲究字字有来历,笔笔有来历。

在欣赏书法时,不但作品本身的优与劣、雅与俗等问题要衡量。人们往往还要问问:这篇作品出于古代哪家?在继承的同时,又揉进了其他的什么路数?等等。这说明,书法艺术具有十分突出的继承性。书法艺术也强调“创新”,但如果是失去继承的“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讲家数出处,不广采博取,搞出来的“创新”、“独创”之作,必定会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是得不偿失。书法的欣赏者就是喜欢“打破铁锅问到底”,喜欢“追根求源”,谁也拿他没办法。(“做古人的子孙,不做古人的奴隶”)

三、书法风格类型欣赏

(一)欣赏

1、笔画(线条)的质量

①立体感(中锋<为主>)

②力(生命)

③节奏感(静态的书体如篆、隶、楷,节奏感弱一些,动态的书体如行、草,节奏感强)

2、联想与通感

①“联想”,就是看到眼前的书法线条,就想到了活生生的自然物象。“书法→自然物象”。

②通感,因为看到自然物象,而促进了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自然物象→书法”。

3、无意于佳乃佳

显示的是书写者“并没有怎么想,怎么构思,所完成的作品,居然就是十分完美的”!是要表达这样一层意思,也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意思。

4、朦胧美

(1)金石文字的朦胧美

石刻作品上的斑驳陆离,疏密不均的石花,告诉了人们书法作品的年代的久远,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从而使作品本身具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2)纸上墨迹的朦胧美

可分为两种情况:

①一种是无意中形成的。在古代,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古人写字所使用的纸张,往往质地较粗糙、纹理较涩,在这样的纸上写字,线条划过时,渗入纸的墨汁,或润或燥,线条的外轮廓,就不那么泾渭分明,不那么光滑,而是略显模糊,不至于太一目了然。这就是一种朦胧美。

②另一种朦胧美,则是故意造成的。典型的代表就是明末清初的王铎。他主动地追求墨汁渗化的妍润效果,追求墨色淋漓、大团的渗痕,这种效果是不落窠臼的大胆创新。这种用墨法,有人称之为“雨夹雪章法”、“涨墨法”。

5、遗貌取神

对于书法作品的“神采”,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把握:①感情,也就是作者在作品中所寄托的感情,或者说作品所折射出来的作者的感情。②书法作品的风格类型。

(二)书法风格类型雄浑,秀逸,古朴,潇洒,险劲,文静,老辣,粗率,醇和等。

四、关于小学书法教学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一]、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

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

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

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

[二]、目标与内容

(一)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

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二)硬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1.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不急不躁,专心致志。学习正确的运笔方法,逐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觉,逐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的力度、速度变化,逐步体会铅笔、钢笔书写的特点。养成“提笔就是练字时”的习惯。懂得爱惜文具。

2.小学低年级学习用铅笔写正楷字。小学中年级开始学习使用钢笔。小学高年级运用横线格进行成篇书写练习。

(三)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

小学3-4年级

1.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

2.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

3.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小学5-6年级

1.继续用毛笔写楷书。

2.尝试临摹楷书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

3.学习欣赏书法作品。

4.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曲阜师范大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

地址:山东省曲阜市静轩西路57号 / 邮编:273165